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国际自然保护地网络(IAPA / ISZS

由世界各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组成的国际交流协作平台

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来源: | 作者: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发布时间: 2021-04-06 | 1154 次浏览 | 分享到:
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
一、单位概况

(一)历史沿革。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前身为鸡公山林场,由我国著名的林业先驱——韩安先生于1918年创建,是我国最早的国有林场之一。1949年由郑州铁路管理局接管,1953年底移交给河南省农林厅林业局管理,1967年由信阳专员公署林业局(后改为信阳地区林业局、信阳市林业局)管理。1982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17年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加挂“国有信阳市鸡公山林场”的牌子。


上世纪30年代新店平汉造林场(鸡公山林场)大门


1953年,郑州铁路局将鸡公山林场移交给河南省政府林业局


1988年,国务院国发〔1988〕30号文件同意鸡公山保护区升为国家级

(二)管理机构。鸡公山自然保护区为信阳市林业局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相当于副处级。核定事业编制126名,经费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设14个单位(科、室),其中内设7个科(室):办公室、财务科、人事科、科技科、科普宣传教育科、自然保护管理科、防火办;下设7个机构:武胜关保护站、李家寨保护站、新店保护站、南岗保护站、红花保护站以及鸡公山植物园、鸡公山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站。


鸡公山博物馆

(三)基本情况。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部信阳市境内的豫、鄂两省交界处。保护区面积2917公顷,划分为核心区和试验区,其中核心区101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4.7%;实验区190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5.3%,森林覆盖率98%,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


鸡公山位置图

二、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一)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地理环境。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的边缘,淮南大别山西端的浅山区。由于受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和山地气候的特征。四季分明,光、热、水同期。春季气温变幅大,夏季炎热雨水多,秋季气爽温差小,冬季寒冷雨雪稀。年平均气温15.2℃,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20℃,无霜期220天。保护区年平均降水量1118.7 mm ,季节分配夏季最多,占45%;冬季最少,占8.5%;春秋季居中且春雨多于秋雨。


鸡公山之春

(二)植物多样性。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群落共有7个植被型组,16个植被型,120个群系。分布有苔藓植物共计51科103属236种1亚种17变种,蕨类植物共计33科67属152种4变种,种子植物共计有166科889属2316种及变种,占河南植物总科数的89%。


公山之夏

(三)菌类多样性。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大型真菌50科136属464种。根据其营养方式分:木生菌151种,土生菌205种,菌根菌162种,粪生菌17种,虫生菌4种。根据其经济用途分:食用菌230余种,药用菌150余种,毒菌100余种,其他菌30余种。


鸡公山之秋

(四)动物多样性。鸡公山地处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的古北界和东洋界结合部,分布有哺乳动物6目18科39属51种或亚种,鸟类17目59科320种,爬行动物2目7科34种,两栖动物2目6科11属13种,各种鱼类7目13科71种,各种昆虫18目162科1589种。


鸡公山之冬

三、鸡公山保护区工作开展情况

(一)资源保护逐步加强。鸡公山保护区强化森林资源的依法管理,始终把森林资源保护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一是不断完善巡护体系。建立了局—站—点三级管理模式,共设立5个保护站,10个保护点,4个检查哨。不断完善巡护路网建设,合理布局,进一步提升巡护效率。打造了地面有瞭望、山上有监控、天空有巡护的“三位一体”立体式森林资源防护监控体系。二是逐步提升科技含量。鸡公山保护区不断升级“远程防火视频监控系统”,配备了携带高清影像设备的无人机,为日常巡护和防火指挥决策,提供最迅速可靠的现场资料。在辖区周边重要路口及部分景区内部安装了“森林防火语音提示器”,购置了森林防火指挥车、运兵车、摩托车。这些防火设施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保护区森林防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实现了老办法与新技术的完美互补与结合。三是积极加强应急能力。建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并制定应急预案,每年开展一次专题培训。组建了一支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在防火紧要期,强化业务训练,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加强储备风力灭火机、高压细水雾灭火机、阻燃服等物资。


武胜关保护站

多年来,鸡公山保护区没有出现环境问题、违建别墅、破坏林业资源等涉林案件发生,无森林火情。被授予“三年无火灾先进单位”、“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省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多次接待省部级以上领导到保护区检查指导工作,并获得肯定。

(二)科教宣传硕果累累。科研监测是保护区工作的灵魂,是科学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鸡公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简称鸡公山生态站)和鸡公山山地植物园是鸡公山保护区两大科研“阵地”,经过不断提升和完善,逐步适应多方面的科研监测。鸡公山生态站始建于1978年,现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的站点,2019年11月与中国林科院、信阳师范学院三方共建“河南省种群生态模拟与控制”院士工作站,2020年12月获科技部批复与河南大学合作建设“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此外保护区还购置了红外相机、建设了鸡公山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植物标本馆等设施设备。依托生态站和植物园两个科研监测平台,先后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河南大学、信阳师院等9家科研院所合作。每年接待两院院士、研究员、教授及博士100多人次,接待科学研究、科学考察及教学实习的高校或科研院所20所左右。


鸡公山生态站


鸡公山植物园

截至目前,保护区已开展研科研项目11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科技成果奖28项,发表科技论文156篇,其中发表SCI科研论文2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2篇,省级以上科技期刊89篇。已出版《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鸡公山木本植物图签》、《鸡公山鸟类》、《风雨百年鸡公山》四部专著。

(三)林业改革顺利推进。鸡公山保护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大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鸡公山保护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康养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厚重、森林康养资源丰富的优势,初步建成森林康养示范基地,拥有“最美杉林——波尔登森林公园”、“天然氧吧——长生谷”、“名山古韵——森林步道”、“康养秘境——武胜关”、“峡谷飞瀑——黑龙潭瀑布群”五大生态景区。同时推进“智慧林业”体系建设。近年来,分别获得“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基地”、“中国森林养生基地”、“中国森林氧吧”和“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等称号。


诗画鸡公山


冬日颐庐

(四)党的建设有效落实。鸡公山保护区积极践行“党建统领全局、以党建促业务”,把党建工作融入保护区工作各个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鸡公山保护区加强支部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风廉政建设等制度,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常态化、多样化。结合保护区业务工作,开展多样的、独特的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党课等活动。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实行“月调度、季通报”,每年与各科室、保护站主要负责人签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廉洁从政个人承诺书》等,层层分解目标,层层传导压力,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始终保持应有的力度。同时,为不断增强保护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切实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保护区党委经常组织专题学习、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和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努力营造浓厚的廉政教育氛围,促进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的不断提高。


落羽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