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国际自然保护地网络(IAPA / ISZS

由世界各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组成的国际交流协作平台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来源: | 作者: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发布时间: 2021-02-05 | 73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苔原山地明亮针叶林及湿地生态系统,以及中国特有的“使鹿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传统文化。

中国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6年正式成立,总面积107348 hm²,其中,森林面积101745 hm²,森林覆被率94.8%。



保护区独特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东北亚重要河流的起源地和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功能,很早就引起中国政府和国内外学者关注,1958 年即规划为“鸟兽保护区”。调查表明,保护区从未有过人类规模化的采伐利用,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寒温带原始明亮针叶林地区之一,也是全球北方针叶林南缘难得的一片原始森林。目前,已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苔原山地明亮针叶林及湿地生态系统,以及中国特有的“使鹿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传统文化。



保护区是一些喜冷植物和动物(如驼鹿)分布的南界,也是连续多年冻土区南缘,是全球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乔(落叶松)、灌(柴桦)、草(修氏苔草等)、藓(泥炭藓)沼泽类型齐全,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2.60%。因此,汗马保护区成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多年冻土与湿地动态监测的重要前沿阵地,未来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关键区域。



保护区最高海拔1455 m,最低海拔824 m,拥有较为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地带性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非地带性(隐域)土壤主要为草甸土和沼泽土;是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的主要支流——激流河的发源地。复杂的地质地貌和土壤组成、水文特征,孕育了丰富的植被类型:有森林、灌丛、草甸、沼泽和草塘等5 个植被型,以落叶松林、偃松矮曲林、白桦林为代表的乔木群系,以偃松、兴安杜鹃为代表的灌木群系,以柴桦、扇叶桦为代表的灌木沼泽,以灰脉苔草为代表的草本沼泽,以及各类草塘等,共计26个群系类型、48个群丛。



复杂的植被类型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保护区已调查发现包括貂熊、原麝、紫貂、黑嘴松鸡、白头鹤、金雕、中华秋沙鸭、棕熊、猞猁、水獭、马鹿、驼鹿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内的陆栖脊椎动物共计294 种,其中鸟类17 目44 科205 种,兽类6 目16 科51 种,鱼类6 目9 科28 种,两栖爬行类4 目7 科10 种;已鉴定到种的昆虫10 目90 科576 种,蜘蛛15 科58 种;野生植物总计840 种,分属于141 科374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