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来源:
|
作者: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发布时间: 2021-01-28
|
781 次浏览
|
分享到:
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南端,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以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黑麂、伯乐树等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南端,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保护区北以贵溪市文坊镇为界,西与抚州市资溪县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毗邻,东与贵溪市樟枰乡和上饶市铅山县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光泽县分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4′33″-117°24′27″,北纬27°51′01″-27°59′03″,江西阳际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主峰――阳际峰,位于保护区东南面,海拔1540.9米,为鹰潭最高峰。保护区总面积10946公顷,其中核心区3355公顷,缓冲区3356公顷,实验区4235公顷。阳际峰保护区是以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黑麂、伯乐树等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由两个相对独立的山体--阳际峰和天华山构成,区内地貌复杂,河谷深切,峰岭相间,溪水河流蜿蜒盘行于深谷险滩之中,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山地地貌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中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阳际峰保护区为武夷山山地生态系统和鄱阳湖平原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地处南武夷与北武夷“V”型拐点上,东连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武夷山国家公园,南连马头山国家级保护区,阳际峰保护区正是物种在两种生态系统中流动、迁移的通道,也是连接各保护区物种沟通交流的重要通道,具有特别显著的生态廊桥作用。保护区内由于山体高大,地形复杂,植被保存完整,水系十分发达,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在武夷山区植物区系构成中起到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南北武夷山的交界处,区内森林植被繁育良好,较好呈现了典型的中亚热带东部地区的植物区系特点,具有较强的自然性、原始性。保护区在植被地带中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达99.7%,植被类型多样,有11个植被型,72个群系。保存有苦槠林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甜槠林 (C. eyrei)、米槠林 (C. carlesii)等典型的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的野生植物群,以及长序榆(Ulmus elongata)、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珠网萼(Platycrater arguta)、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长叶榧(Torreya jackii)等众多珍稀植物群落。分布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长序榆、闽楠(Phoebe bournei)、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花榈木(0rmosia henryi)、长叶榧、香果树、榉树(Zelkova serrata)等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中在保护区核心区内的邹家岭山场,分布有长序榆种群,该种群共有长序榆9棵,最大的一棵胸围达3米多,其它的胸围分别在1—2米不等,十分罕见。核心区内仍有大面积的次生原始灌木林和常绿阔叶林,南方铁杉、伯乐树和南方红豆杉等珍稀种类群结构完整,以其为优势种的群落在多处有分布。已查明有高等植物260科992属2337种,其中,苔藓植物48科96属218种,蕨类植物36科95属236种,裸子植物8科15属18种,被子植物168科786属1865种。
江西阳际峰保护区成立于1996年,2004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1月,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4月鹰潭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贵溪市林业局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阳际峰管理局下设办公室、保护管理科、科研宣教科、社区事务管理科以及上山、黄沙、饶源、桂港、天华山五个管理站,保护区管理局现有编制31名,在编人员27名,聘用管护人员26人,形成了完整的基层保护管理构架。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近8年的建设与发展,保护区已建设完成管理局—管理站—检查站三级保护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制定了管理站工作主要职责、管理站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疫源疫病应急处理程序、《日常巡护报告制度》《护林员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确保保护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建立并完善了森林防灭火、野生动植物监测、气象水文观测及科研中心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目前,科研监测用房、管理局业务用房及五个管理站建设已完成(其中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监控中心、展示馆、野生动植物标本馆),已建设完成界桩界碑警示标牌410块、新增界桩400个、道路巡护视频监控监测点15处、负氧离子监测点1处、维护巡护道路共70公里、巡护林道110公里,并建立了野生动物监测和大样地监测等一系列基础科研监测地,各项基础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巡护制度和巡护体系,确保保护区内生态自然环境和资源不受人为干扰破坏,促进保护区生态资源的安全稳定发展。
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积极加强与周边乡镇场沟通协调,将保护工作与周边社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山区群众积极参与到保护管理工作中来,通过聘用当地群众作为护林员以及增加宣传、防火等公益岗位,进一步提高山区群众的生活收入,逐步改变其靠山吃山的传统旧习观念,妥善处理了当前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定期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保护区周边地区集镇、学校等地开展“爱鸟周”“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宣传活动;以保护区沙盘展示馆、标本馆等为依托,搭建自然教育平台,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开展自然教育课堂,以“小手拉大手”形式,把生态保护理念推向整个社会;同时联合贵溪市林业局野保站、马头山联保委成员单位等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月”系列大型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山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并通过保护区微信公众号及移动短信提示,加强线上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宽宣传报道渠道,让广大群众更加了解和关心保护区,以达到自觉保护生态资源的目的,形成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全民共同参与的保护大格局。同时保护区还与中山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昌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约,共建生物学野外实践教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森林生态定位研究、森林生态教学科研等4个基地,旨在建成集保护、科研、宣教于一体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实现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保护手段现代化、管理措施科学化,为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如今,阳际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都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植物物种持续稳定增加,森林蓄积量、森林郁闭度大幅提升,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增加,进一步促进保护区森林林份质量、空气质量、水土涵养、碳汇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保护区周边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保护区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今天的阳际峰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新时代,新发展,阳际峰保护区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践行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风雨同舟、齐心协力,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