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国际自然保护地网络(IAPA / ISZS

由世界各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组成的国际交流协作平台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来源: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作者: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发布时间: 2021-01-25 | 615 次浏览 | 分享到:
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等稀有植物群落为主要目的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向海保护区)198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等稀有植物群落为主要目的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向海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境内,总幅员105467公顷。南北最长45公里,东西最宽42公里,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与洮南市相邻。保护区南部有霍林河贯穿东西,中部有额穆泰河流进湿地,北部引洮儿河水注入水库。



向海保护区横跨通榆县4个乡镇场、12个村、32个自然屯,两万口人在区内从事着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1992年中国加入了《湿地公约》,同时指定向海等7块湿地为国际重要湿地,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时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向海保护区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具有特殊地位,主要属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的东部草原亚区,并兼有东北亚东北区的松辽平原亚区特征,是吉林省唯一的东北区地带。向海保护区生境多样,多种生物区系与复杂的生态环境互相渗透,沙丘榆林、茫茫草原、蒲草苇荡、湖泊水域相间分布,纵横交错,星罗棋布,构成典型的湿地多样性景观。


蒲草苇荡


湖泊水域


沙丘榆林


羊草草原

珍稀树种蒙古黄榆

地质地貌

向海保护区处于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松辽凹陷的西部沉降带,自中生代以来大幅度下沉,在深厚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地貌以沙化和盐渍化的平原为特征。发源于大兴安岭东部的三条河流,到这里失去了明显的河道,水流漫散排泄不畅,形成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地势西高东低微微倾斜,海拔在156-192米之间,垄状沙丘与垄间洼地交错相间排列,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表现为沙丘榆林—茫茫草原—蒲草苇荡—湖泊水域的自然景观,地貌为沙丘覆盖的冲击平原,属于科尔沁沙地(草原)东部的延伸部分。

气候

本地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吉林省半干旱草原气候地带。春季多风干燥,夏季温暖、冬季严寒少雪,风沙较多。年平均气温5.1℃,最高37℃,最低-32℃;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蒸发量为194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876小时,无霜期150天左右;春秋盛行西南风,冬季以西北风为主,风速一般5-6级,最大风速可达11级。

土壤

本地区内土壤主要为栗钙土、草甸土、盐碱土和风积沙土,土壤厚度一般在0.5-1.0米之间,土壤中腐殖质含量较少,含盐碱量偏高,PH值在7.5-8.5之间。

水文

向海保护区水域面积为12441公顷,沼泽面积23645公顷。区内南部有霍林河贯穿东西,中部有额穆泰河形成的草原沼泽,北部有洮儿河引水灌溉系统,三大水系在向海区域内形成大肚泡、付老文等大型泡沼。由于蒸发、渗透,在区内无明显河床,只有在雨季时,形成季节性湿地或沼泽地。居中的大香海泡与二场泡于1971年建坝,1973年竣工蓄水,总库容2.21亿立方米,并引入洮儿河灌溉工程系统,称为向海水库。向海水库无污染,酸碱度7.6,浅水湖域水草肥美,水温高,正常蓄水湖面6650公顷,最大湖水面7100公顷。向海水库与相邻各泡及兴隆水库相通,水深一般在0.5-1.5米,最深处13米以上。区内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水质较好。

一、生物多样性


1、植物资源

由于向海湿地地处古北生物地理界的棗满洲日本混交林,东方落叶林与蒙古棗满洲干草原3区交会处的蒙古棗满洲干草原一侧,地理位置和地貌、水文条件,多种生物类型互相渗透,植被类型多样,有野生植物595种。湿地植被可分为芦苇沼泽植被、羊草草原植被、沙丘榆林棗稀树灌丛植被、水生植被4个植被类型。芦苇沼泽植被的植物种类主要有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小灯心草(Juncus brachyspathus Maxim)、莎苔草(Carex cyperoides Murr.)、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菖蒲(Acoruss calamus Linne)、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inne)、小黑三棱(Sparganium simplex Hudson.)等;羊草草甸的植物种类主要有羊草 Aneurolepidium chinensis)、碱茅( Puccinellia distans(Jacq.)Parr.)、碱蓬(Suaeda glauca)、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Roshev.)、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inne)、蒲公英(Taraxatum asiaticum Dahlst)、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车前(Orobanche caerulescens Steph.)等,沙丘榆林棗稀树灌丛植被的植物种类主要有蒙古黄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 var.mongolica Liou et Li)、春榆(Ulmus campestris linnaeus var.japonica Rehder)、蒙桑(M.mongolica Schneid.)、山杏(Prunus sibirica Linne)、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等:水草植被在沼泡水面中丛生,浮生植物有浮叶眼子菜(Potamogeton natans Linne)、角果藻(Zannichellia pedunculata Reich.)、金鱼藻(Ceratophyiium demersum Linne)、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inne)等。境内药用植物220种。经济价值较大的除药用植物外,还有榆、柳等有固沙防风、提供木及柴作用的种类,及提供羊草为主的牧草和芦苇等。沙丘上以蒙古黄榆为主要榆林,集中分布在东风屯西和二场向海水库东侧,是吉林省唯一集中成林、生长较好的蒙古黄榆为主的沙丘榆林天然次生林。


2、野生动物资源

向海湿地内动物分布种类较多。其中鱼类3727种,两栖爬行类3613种,兽类61337种,鸟类1852316种。这些野生动物是维持向海湿地生态平衡的重要因子,是构成向海湿地物种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海保护区既是鸟类繁殖地,同时也是重要迁徙停歇地。向海保护区鸟类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大鸨、东方白鹳、黑鹳(Ciconia nigra)、丹顶鹤、白鹤、白头鹤(Grus monacha)、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肩雕(Aquila heliaca)、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虎头海雕(Haliaeetus pelagicus);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角䴙䴘Podiceps auritus)、赤颈䴙䴘Podiceps grisegena)、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鸳鸯(Aix galericulata)、黑头白鹮(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白琵鹭、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灰鹤、白枕鹤(Grus vipio)、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小杓鹬(Numenius minutus)、鹗(Pandion haliaetus)、黑鸢(Milvus migrans)、白尾鹞(Circus cyaneus)、鹊鹞(Circus melanoleucos)、白头鹞(Circus aeruginosus)、毛脚鵟(Buteo lagopus)、大鵟(Buteo hemilasius)、普通鵟(Buteo japonicus)、苍鹰(Accipiter gentilis)、雀鹰(Accipiter nisus)、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灰脸鹰(Butastur indicus)、乌雕(Aquila clanga)、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秃鹫(Aegypius monachus)、阿穆尔隼(Falco amurensis)、燕隼(Falco subbuteo)、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黄爪隼(Falco naumanni)、红隼(Falco tinnunculus)、猎隼(Falco cherrug)、矛隼(Falco rusticolus)、游隼、红角鸮(Otus sunia)、领角鸮(Otus lettia)、雕鸮(Bubo bubo)、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长耳鸮(Asio otus)、短耳鸮(Asio flammeus)、雪鸮(Bubo scandiacus44种鸟类。





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基博到向海考察时说:“我到过世界上50多个国家的自然保护区,象向海这样完好的自然景观、原始的生态环境、多样的湿地生物,全球已不多了,向海不仅是中国的一块宝地,也是世界的一块宝地。”





 
二、主要科学研究

向海保护区主要开展了丹顶鹤的人工繁育及野化训练及野生动物野外生境监测、野外救护与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诸多保护经验,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评价湿地质量和保护丹顶鹤等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生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丹顶鹤人工繁育与野化训练

1998年开始在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下,向海保护局科研人员紧密合作,丹顶鹤的人工繁育与野化工作已开展了连续22年,丹顶鹤的人工繁育与野化技术已经成熟化,野化放归补充了野外丹顶鹤的数量丹顶鹤饲养规模现已位居全国第二大丹顶鹤圈养种群基地,不断提高孵化率与成活率,掌握了成熟的繁育技术,繁育丹顶鹤累计数量达200余只,从2015年开始每年人工繁育鹤雏的数量约30只左右,截至2020年,共成功野化放归大自然10余只丹顶鹤。

2、野生动物救护

1981年建区以来,向海保护局科研人员就开始针对丹顶鹤等野生动物受伤、中毒情况开展救护,严格做好疾病防控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不断提升了救护技术与疾病防控能力,使野生动物救护与疾控更加系统规范,不断形成了完整的救护体系2020以来仅救护受伤或中毒丹顶鹤、白头鹤、白鹤、蓑羽鹤、白枕鹤、灰鹤的救护数量就有100只,治愈放飞75只,野生动物救基地建设完成,并不断完善了救护设施设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专业人员素质,逐步扩大了救护范围。


三、
多途径开展环境教育

向海保护区
环境教育工作不断探寻了有效、多样、意义深刻的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学校和各单位的黑板报、墙报、广播站等宣传栏,采取多种形式向各界人士传授环境教育等科普知识,让人们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了学生加深对环境教育的理解和加强他们的保护意识,每个学期开学初,学校都召开有关任课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把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少先队主题当中,让所任课的教师、班主任能具有针对性的在课堂或课外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臭氧日、生物多样性日、环保法纪念日、爱鸟周等节日,以保护区为主结合各单位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并且请环境方面的专家到学校进行师生环境教育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