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西部,北镇市、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41°26′~41°46′N,121°31′~121°46′E。管护总面积11459公顷。保护区于1981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
闾山保护区属永久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闾山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综合体,保护东亚地区特有的天然油松林,保护华北植物区系现存较完整的天然针阔叶混交林,恢复闾山自然植被,发挥天然屏障作用,研究顶级油松阔叶混交林的演替规律,以及给珍禽黑鹳、丹顶鹤、白头鹤、天鹅、鸳鸯等候鸟的栖息、繁衍、迁徙创造条件,促进生态平衡。
闾山保护区辖区在闾山中部。闾山属阴山山系松岭山脉,是辽西丘陵山区的重要构架之一,主脊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地势北高南低,其支脉短促,鳞次栉比。是内蒙古高原到辽河平原的三大屏障之一,是辽西低山丘陵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闾山保护区植物区系区划为华北植物区系。地处华北植物区系边缘,与蒙古、长白植物区系毗连,是3个植物区系的交错过渡地带;区系成分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多样,兼有3个植物区系植物种群分布,既分布着东亚地区特有的天然油松林,还保存着华北植物区系较完整的天然针阔叶混交林,是我国北方典型又特殊的暖温带森林植被类型。
闾山保护区是辽西地区较早开展科普及教学等教育基地的单位之一。相继与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影像生物调查所(IBE)等单位合作,开展了闾山森林资源调查研究,基本查清了保护区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野生动物资源、旅游资源及保护区周边乡村经济等各类情况的底数,并对生物资源区系分布,森林植被类型及分布特点等做了初步研究,撰写了科研学术论文、资源调查报告,相继出版了《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调查报告》、《辽宁医巫闾山自然观察手册》、《辽西脊梁》和《医巫闾山野生植物原色图鉴》。
闾山保护区2008年11月被辽宁省环保局批准为“环境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辽宁省科学技术厅批准为“科学技术普及基地”,2009年12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010年1月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5月被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为“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2019年1月被辽宁省林业协会批准为“自然教育示范基地”。
医巫闾山是辽西的旅游圣地,秀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自然景观奇异,名胜古迹众多,风景资源丰富。保护区在保护的同时,也积极利用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开发了具有保护区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即辽宁医巫闾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大景区——大朝阳景区、圣清宫景区、宝林楼景区和大石湖景区。经过权威机构测试,闾山森林公园春、夏、秋三季空气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达每立方厘米4万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近40倍,属于高富含负氧离子地区,被誉为“中国好空气”。闾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不但具有相对平衡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质量,而且具有大量的旅游资源和名胜古迹,在发挥着森林的多种功能和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科技普及、生产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的发展。它是具有多方面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它是自然资源宝库,也是开展各门学科的科学研究教学基地,是向人民群众开展环境教育的生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