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65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位于中国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境内,与世界闻名的九寨沟、黄龙寺自然遗产地并背相连。总面积32297公顷,海拔2400-4980米。2002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王朗区位图
王朗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兽类有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rae)、牛羚(Budorcas taxicolor)等7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有大灵猫(Viverra indicd)、金猫(Felis temmicki)等11种。鸟类约22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斑尾榛鸡(Bonasa aewerzowi)、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绿尾虹雉(Lophophorus ihuysii)和金雕(Aquila chrysaetos)4种。
大熊猫
川金丝猴
羚牛
林麝
王朗保护区地处岷山山系腹心地带,属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喜玛拉雅---横断山区,保持了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原始性名扬中外。是我国现存最大野生大熊猫种群――岷山A种群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连接九寨沟、松潘、平武、北川等4个县大熊猫栖息地的关键节点。
原始森林
立足保护,20余年持续做好监测与反偷猎工作。监测巡护和反偷猎是王朗自然保护区实施有效管理的主要保护工作。制定了工作目标体系,建立了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了专业监测巡护和反偷猎队伍,严格按照线路和技术规程实施野外工作,积累了从1997年至今连续完整的监测巡护和反偷猎活动的珍贵资料,并建立了王朗自然保护区数据库系统和 GIS系统。目前,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巡护和反偷猎的成功经验已经发挥出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以多年的监测巡护数据为基础,王朗保护区建立了科研合作平台,使监测巡护和反偷猎成为可持续进行的工作。
栽树引凰,搭建开放式的科研合作平台。在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长期支持下,王朗自然保护区逐渐建立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和科研合作机制,目前与中科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多个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在区内进行了各项研究调查,为保护区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北大生科院王朗野外实习基地挂牌
在积极利用国际保护组织资金、技术加强保护区自身建设上,王朗自然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保护国际、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等保护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成功加入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成为首批会员并担任联盟执委会成员。
基于保护,开展小规模负责任的生态旅游。王朗保护区生态旅游是基于保护的小规模、负责任的旅游活动,它提高当地社区的经济水平,促进外界参与大熊猫保护机制的建立。2002年,王朗初步通过了澳大利亚生态旅游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绿色环球21生态旅游标准认证的生态旅游产品。近年来,随着旅游经营权外放,王朗保护区生态旅游工作重点转向监督和引导四川白马王朗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保护区内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从事旅游经营活动。
践行社会责任,环境教育工作蓬勃发展。王朗保护区从1996年以来,相继开展了环境教育和生态旅游。2011年后又在森林自然教育领域率先尝试,走在了四川保护区前列。2013年以来,王朗保护区已开展科学志愿者、国际研学班、探秘大熊猫、中小学生夏令营、冬令营等多种科研与自然教育相结合的自然教育活动,累计接待来自国内外自然教育受者3000余人。先后被评选为四川省环境教育基地、四川省最佳森林自然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森林自然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山水自然学堂示范基地、福特汽车环保奖生物多样性基地、环保部、教育部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环保部宣传教育中心第二批自然学校试点单位、四川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等。
2018年,王朗保护区开始立足本土,针对当地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我为家乡而自豪”本土公益自然教育课程,累计为平武县近300位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自然教育,旨在进一步提高当地的保护意识。
本土自然教育活动
立足本土实际,多效举措推进大熊猫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王朗自然保护区重视周边社区对保护工作的参与。一方面,加强对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帮助周边社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开展替代生计项目,初步建立了社区参与保护的机制。近年来,王朗保护区利用国际项目资金,先后开展了林副产品培训、经济林木发展、新式养蜂、无公害蔬菜、种羊养殖、传统歌舞表演培训、妇女小组等替代生计项目,并在生态旅游发展上列入王朗计划,进行生态旅游理念的引导,规范社区旅游秩序,使其能依靠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展带动自身经济的发展,从而减少对保护区的威胁,为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将来可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8年,王朗保护区与WWF合作开展“南五味子可持续采集项目”,辐射平武县境内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周边9个乡镇社区。2018年10月,在 “南五味子可持续采集项目” 基础上,全球首个大熊猫友好型认证标准(Panda Friendly Certification)在四川成都正式发布。
参与式管理,持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积极引进“参与式管理”方法,建立了灵活的工作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形成了适应王朗发展的一套规章制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职工培训,同时建立了与科研院所和援助机构的联系网络,有丰富的国际国内志愿者资源和强大的专家技术支持体系,弥补了内部人力资源的不足。
近年来,王朗保护区通过参与式管理先后完成《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规(2014-2020)》和《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2014—2020)修编工作,按照省林业厅“四化”建设要求,结合红外线相机技术等,积极引入无人机等新工具、新技术,开展王朗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立体监测项目和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成效发布体系项目,进一步提高保护区科研监测水平,推动保护区信息化建设。同时积极加快推进二期建设、牧羊场房屋维修及电站增效扩容项目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稳定职工队伍。
王朗保护区建立55年来,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国家、省、市、县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几代职工的艰辛努力,工作设施从无到有,生活环境逐渐改善,管理上初具规模。各项工作目前已经基本走上正轨,并在内部管理、生态系统监测、巡护与反偷猎、科研合作、国际合作、生态旅游、社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别是1996年以来,通过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保护国际(CI)等国际保护组织和中科院、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王朗自然保护区设定了长期、中期和短期保护目标,编制了管理计划,实施了反偷猎与保护网络化、监测巡护、科研与国际合作、生态旅游、社区发展、环境教育等方面的保护策略,逐渐建立起了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保护管理体系,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于1999年、2002年、2006年先后三次获得了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国家七部委授予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成为林业全国51个示范自然保护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