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国际自然保护地网络(IAPA / ISZS

由世界各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组成的国际交流协作平台

2025 IAPA/ISZS年会于老挝万象举行

来源: | 作者:IAPA | 发布时间: 2025-09-26 | 4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 IAPA/ISZS年会于老挝万象举行

——全球专家共促"一带一路"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由老挝国立大学与国际动物学会国际自然保护地网络(IAPA)共同主办的2025年IAPA/ISZS年会暨"推动'一带一路'保护区生态旅游促进可持续发展监测会议",于2025年8月16-19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本次里程碑式会议得到“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和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力支持,汇聚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70余名现场参会者及30余名线上参会者,包括保护地管理者、保护科学家、生态旅游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键平衡议题。



来自20多个国家的70余名专家参加了现场会议


国际动物学会国际自然保护地网络(IAPA / ISZS)是一个由全球各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共同组成的国际性交流与协作平台,由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际动物学会于2014年建立。目前,该网络已吸引来自16个国家的166家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加入。IAPA每年举办一次年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本届年会是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召开,标志着该网络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次会议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3、4、6、10、12、14、15)相契合,直面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致力于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推动可持续生计与生态系统保护。

老挝教育与体育部副部长Daravone Kittiphanh博士、老挝国立大学副校长Sinthavone Dalavong副教授以及国际自然保护地网络主席解焱教授共同为会议揭幕。

来自巴西、克罗地亚、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尼泊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南非等国家发言嘉宾分享了各国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旅游、生态产品实践案例,展示了物种监测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就完善自然保护地监测体系提出建议。



与会嘉宾提前制作海报,并在会议期间分享

 

与会者通过深入研讨,为推动保护地及周边区域生态旅游、生态产品发展制定了可行建议与解决方案,重点聚焦通过强化生物多样性监测来提升管理效能。




分组讨论与小组汇报环节为与会嘉宾提供了更充分的发言时间


每天晚上安排了专题交流讨论

 

核心成果包括讨论并通过了《IAPA/ISZS生态旅游规范(1.0版)》,深入探讨了自然保护地物种监测技术发展,制定并通过了2025/2026年工作计划,将启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的长期推进:

1. 积极推进《IAPA/ISZS生态旅游规范》的实施,积极宣传符合规范要求的IAPA成员保护地及其生态旅游,推动旅行社、企业按照规范要求在IAPA成员保护地的生态旅游,提高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实施管理能力,促进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水平。

2. 以长白山示范案例,推动建立适用于自然保护地的长期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方法,以简单、自然保护地可操作、标准化为核心目标,在IAPA成员保护地中宣传、推广、培训、实施,切实发挥全球自然保护地体系监测工作对全球、国家及保护地所在区域的生态状况监测功能,服务于全球生态治理、国家生态保护战略及自然保护地管理。

3. 以中国为案例,推动建立"保护地生态产品认证体系",通过市场化机制将社区生计与生态保护深度绑定——通过建立共建共管机制,引导社区转向生态友好型生产方式(如有机种植、可持续采集、文化产品等),并通过认证溢价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保护者受益"的良性循环。这一机制不仅能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还能激发社区主动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为保护地长效管理提供社会基础。